【天山時評】
拿出勇于突破的闖勁兒
——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談(42)
- 分享到:
11月12日,《新疆日報》刊發的一篇通訊中提到,作為產業扶貧項目,北京烤鴨專用的“北京鴨”在距離北京4000多公里的洛浦縣安了家。這些遠道而來的小生靈們為當地群眾帶來了紅紅火火的日子,也給北京烤鴨增添了由這方水土滋養出的和田味道。在脫貧攻堅“沖刺撞線”的最后時刻,“北京烤鴨里的和田味道”值得細品。
據報道,以前在和田,鴨子并不多見,就像養殖合作社的職工阿布來提·熱杰普說的,看到這么多鴨子,一開始還覺得吵。但在這里卻建成了國內第二大北京四系鴨繁育養殖基地,“‘北京鴨’西北飛”的故事讓人看到了一股子敢為人先、敢拼敢試的“闖勁兒”。脫貧攻堅到了最后階段,要攻下最頑固的貧困堡壘就得有這么一股子勇于突破的“闖勁兒”,憑著這股子勁頭,我們在塔里木盆地養殖成了海水蝦,在沙漠鹽堿地里種出了海水稻,在大膽假設的前提下小心求證,就能夠把更多看似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務”變成可能。在這個過程中,收獲的不僅是脫貧致富的喜悅,更難得的是踐行了創新思維、開拓了發展眼界,為接續奮斗實現鄉村振興鍛煉了隊伍、提振了信心。
“背靠大樹好乘涼”,依托大名鼎鼎的北京烤鴨,洛浦縣發展鴨產業不愁銷路。并且由于獨特的光熱條件和偏堿性水質,和田長大的“北京鴨”口感好,這些地域優勢在借助了北京烤鴨的品牌力量后能更好地凸顯出來,進而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。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奮斗道路上,需要借力發力,充分動員和發揮社會各界的力量,進而擴大和轉化好扶貧成果,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的基礎。
合作社就業、入股分紅,“‘北京鴨’西北飛”不僅讓約5000戶洛浦縣當地村民受惠于肉鴨產業的發展,更重要的是種鴨養殖、肉鴨孵化、飼料加工、屠宰加工、冷鏈物流等產業相關環節的落地,為進一步助推當地百姓就業增收拓寬了可靠的渠道。事實一再證明,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最有效、最可靠的工作抓手,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。
在這樣一個突破想象的故事中,還有很多的滋味值得我們咂摸,但它與發生在天山南北成千上萬個脫貧攻堅的故事有一個相同點,那就是無論黨員干部、企業經營者還是困難群眾,都有一心一意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心,都有撲下身子苦干實干的精神,有了這樣一種可貴的狀態,我們就能從生活百味中釀造出甜蜜的滋味,就能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品嘗到幸福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