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桃變身“金疙瘩”
- 分享到:
9月23日,從自家桃園摘下一個土桃在手里掂了掂后,和田縣拉依喀鄉卡勒維村村民阿卜拉·巴熱提尼亞孜滿意地說:“今年管理比較到位,這個桃子差不多有半斤重。”在他眼里,手中的這個土桃就是增收的“金疙瘩”。
阿卜拉種植土桃已有10多年,在村里小有名氣——因為經驗豐富,他家土桃產量逐年提高,效益一年比一年好。“我家有17畝土桃,今年預計收入17萬多元,去年我又新種了10畝土桃,明年就結果了。”阿卜拉笑呵呵地說。
卡勒維村水資源豐富,晝夜溫差大,這樣的自然條件使當地土桃品質獨特,皮薄汁多、入口即化。經過口口相傳,卡勒維村的土桃遠近聞名,備受消費者青睞。但在以前,該村很多村民并不愿意種土桃。
“與其他品種的桃子相比,土桃顏值不高,肉質軟不耐運輸,而且掛樹時間短,所以村民們不敢多種。”和田縣水利局駐卡勒維村“訪惠聚”工作隊副隊長艾尼瓦爾江·艾爾肯說。
為解決這個問題,工作隊決定通過改良種植方法、嫁接優質土桃品種等方法,引導村民大力種植土桃。
“村子有種植土桃的優勢,我們著力幫助提升土桃品質,為村民增收打下基礎。”艾尼瓦爾江說,工作隊引進了土桃提質增效項目,邀請國內知名林果專家為村民培訓種植技術,解決生產中的技術問題。
如今,在卡勒維村家家戶戶都種有桃樹,全村種植面積約1500畝,畝均土桃收入達1萬多元。隨著卡勒維村土桃名氣的攀升,不少經銷商都跑到村里來搶購土桃。
土桃收獲的季節,和田市水果店店主孫凱每天都到卡勒維村蹲點收購。“卡勒維村的土桃口感香甜,自從村里擴大土桃種植面積以來,我每年都會來村里收購土桃,一點都不愁賣。”孫凱說。
“土桃已經變成全村村民脫貧致富的‘金疙瘩’,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,今后,我們還要不斷提高種植技術,擴大種植面積,創新銷售方式,同時還計劃延伸產業鏈,研發土桃系列產品,將土桃產業做大做強。”艾尼瓦爾江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