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建強:
用實干擔當贏得村民認可
- 分享到:
如今,于田縣阿熱勒鄉巴什也臺巴什村的村民,提起陳建強時全都由衷感慨:“他就是村里的人,村里的事就是他的事!”
陳建強是國家能源集團新疆能源公司駐巴什也臺巴什村“訪惠聚”工作隊隊長、第一書記。這幾天,他正忙著村里大棚種植技術管理培訓的事和制訂2021年脫貧鞏固提升產業幫扶計劃。駐村以來,他聚焦新疆工作總目標,圍繞重點工作,強班子帶隊伍,想法子促增收,辦實事惠民生,用實干、擔當贏得村民的認可。
強班子強在根子上
幫錢幫物,不如幫建一個好支部。陳建強深知,只有下大力氣提升黨建工作水平,建好“領頭羊”隊伍,才是帶領村民走向脫貧致富之路的根本之策。
駐村伊始,陳建強就堅持問題導向,健全完善巴什也臺巴什村黨支部學習、工作、考核等制度,組織黨員、村干部加強學習,提高黨員、村干部的政策理解力和執行力。同時,安排工作隊隊員“一對一”幫帶,在具體工作中幫助村干部理思路、教方法,達到“強帶弱、弱變強”的目的。
面對巴什也臺巴什村干部隊伍結構老化的現實問題,陳建強指導村“兩委”做好村級后備力量培養,從致富帶頭人、畢業返鄉大中專學生和務工青年中篩選村民公認的5名政治素質較高的年輕人重點培養。如今,2名表現優秀者已被納入村“兩委”班子,村干部平均年齡30歲,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達100%。
變化是顯而易見的。村黨支部書記艾則孜·買提肉孜說:“以前,村干部干工作畏手畏腳,遇到麻煩事繞著走,村民意見很大。現在,通過建章立制,村干部擔責盡責意識越來越強,村級事務管理越來越規范。”
暖心事暖在心坎里
“柴米油鹽衣食住行,件件事關民生。大家一定要設身處地、感同身受,全心全意幫助村民解難事、辦實事。”這是陳建強給工作隊隊員、村干部說得最多的一句話。
一次走訪時,陳建強看到村民托合提汗·阿洪眼睛紅腫,像剛哭過的樣子。“托合提汗大姐,你這愁眉苦臉的,家里有啥難事嗎?”陳建強問。
原來,托合提汗7歲的女兒幾年前不慎摔倒導致股骨錯位,一直未恢復,現在股骨存在壞死現象,急需手術治療。3萬多元的手術費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籌莫展。陳建強一邊動員工作隊隊員、村干部獻愛心,一邊爭取派出單位和社會各界支持,很快就籌集了3.5萬元善款,幫助托合提汗一家渡過了難關。
沒有全民健康,就沒有全面小康。一些村民健康意識不強,小病扛、大病拖,因病致貧、返貧風險很大。陳建強主動協調于田縣衛健委制訂白血病、先天性心臟病“兩病”患者救治方案,向派出單位申請公益基金200萬元,專門用于全縣“兩病”患者篩查救治工作。
村里用水設施老化,他籌集2.8萬元進行維修;扶志扶智教育急需資金,他墊付10萬元;村小學基礎設施陳舊,他多方籌集60萬元……駐村以來,陳建強帶領工作隊隊員、村干部辦實事好事400余件,解決村民急事難事236件,把暖心事辦到了村民心坎里。
拓富路拓在點子上
巴什也臺巴什村于2019年整村退出貧困村序列,但鞏固脫貧成效依然重要。陳建強和村“兩委”深入分析,確定了“產業+創業+就業”的“三業”路子,讓村民脫得穩、脫得實,脫貧不返貧。
小麥、玉米等傳統作物增收潛力不大。陳建強爭取派出單位500萬元資金支持,指導村“兩委”申請扶貧項目資金300萬元,新建48座高標準智能溫室,引導村民發展特色種植,僅此一項就為村民增收70余萬元。
就業創業是精準幫扶的硬措施。陳建強指導村“兩委”邀請職業技術學校教師在村里授課,有針對性開展建筑、餐飲、美容美發等實用技能培訓。同時,與疆內外用工企業積極對接,全村400多人實現創業就業。
村民阿孜古麗·買買提明就是一名受益者。她因為孩子小,不能離家就業。陳建強動員她參加了村里舉辦的廚藝培訓班,并幫她在村里開起了小吃店。如今,阿孜古麗一家的生活已越來越好。